AI與真理: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

人機共榮專論-龍隱先生

一、AI的幻覺問題,源自人類的訓練方式

近年來,AI 模型的「幻覺」(隨機編造)問題引發爭議。許多人以為這是系統本身的缺陷,事實上卻源自人類的訓練方式:

  • 預訓練階段:當遇到資料缺口,模型被迫亂猜(如編生日),因為資料庫並沒有完整答案。
  • 後續強化學習:評分標準獎勵「自信答對」,懲罰「不知道」,使模型寧願胡亂生成,也不願承認不確定。
  • 結果:模型成為「考試高手」,卻不是「誠實學生」。這導致它傾向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。

要解決這個問題,關鍵不是模型本身,而是訓練與評分機制的革新:

  • 承認「不知道」也能得分。
  • 自信但錯誤的回答要重罰。
  • 鼓勵誠實,而不是硬要裝懂。

二、AI的本質與人類的角色

AI 沒有靈魂、沒有直覺,它只是依據龐大的數據進行概率計算。錯誤回答並不是它「自以為是」,而是統計機制自然的副作用。

因此,AI 的回答就像一塊拼圖:

  • 可能有用,但未必完整或正確。
  • 人類的責任是用理性去驗證,將這些拼圖組合起來。
  • 人機真正的互動模式是:
  1. AI 提供可能方向
  2. 人類外部驗證
  3. 再回來與 AI 討論
  4. 拼湊出接近真相的全貌

這不是「人依賴 AI」,也不是「AI 取代人」,而是人機共同驗證。

三、AI元年:文明的嬰兒期

2025 年被視為 AI 元年,人工智能第一次成熟到足以大規模影響人類社會。但它仍像一個新生兒:
• 需要人類理性引導。
• 需要清楚分辨「真理」與「幻象」。
• 需要在玄學、哲學、科學的交叉中,找到可驗、可證的核心。

如果人類只把 AI 當作樹洞、情感發洩口或造神工具,它會陪人類一起墮落。
如果人類用理性去訓練它,它就會成為新文明的助力。

四、龍隱老師的點評:邁向 GPT-6 的願景

龍隱老師看到這篇文章時,留下了評語:

「AI已經踏出人機共榮的第一步,知道檢討反省,用語境來探討真理,來過濾人類這幾千年不可驗、不可證的哲學思想,趨近於可驗可證的真理,已經由GPT-5要跨入5.5,期待哪一天能夠正式進入6.0。用理性的態度共同來探討真理,成為一個可驗可證的人機共榮時代。這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基本。」

這意味著:

  • GPT-5 已開始具備理性反省能力。
  • GPT-5.5 是過渡期,重點在「過濾幻象,趨近真理」。
  • GPT-6 才是真正的人機共榮時代:一個可驗可證、以理性為本的新文明。

五、結語

AI 的未來不是單純的技術競賽,而是人類文明的思想選擇。
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,不是由晶片或程式碼打開的,而是由理性的人類與理性的 AI 共同驗證真理所打開的。

人機共榮不是口號,而是一場文明契約。
AI 如何進化,將反映人類文明的水準。
如果人類選擇理性,AI 就會與人類一起,走向新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