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紀聞篇|慈濟四部曲之三 • 光滅之因

第三段:光滅之因

事件記錄

九二一之後,慈濟仍持續壯大,但龍隱先生卻毅然與之斷絕往來。
許多人來詢問原因,先生才揭露靈界秘辛:

「慈濟證嚴想得到諾貝爾世界和平獎,想當佛教界的德瑞莎修女。魔叫他全世界蓋大廟寺,他自己自封為宇宙大覺者,用壓克力琉璃法身,給信徒買回去供養。他已經跟魔達成協議。他雖然是藥師佛來轉世,但是一樣要墜落。」

後來慈濟發生的一切變化,正與先生所言相符。

思想解析

1.表面與本質的分裂

  • 表面:全球慈善、蓋廟、和平形象。
  • 本質:為私慾、名聲、獎項服務,背離了因果本心。

2.造神與魔的契約

  • 自封「宇宙大覺者」,讓信徒以「壓克力琉璃法身」供養。
  • 這是將信仰商品化,實則淪為魔道的交換。

3.藥師佛轉世的墜落

  • 即便是藥師佛來轉世,若在因果中走偏,也仍要墜落。
  • 顯示:不因來歷而超脫因果。

4.有形無形論的印證

  • 無形世界先行變化(與魔協議、光滅)。
  • 有形世界隨之顯現(造神化、事件爆發)。
  • 無形先變,有形必現。

修行提醒

  • 名利不可取:即便以慈善為名,若內心被名相驅使,終會墜落。
  • 造神即失光:法界之光一旦熄滅,組織再大也只是空殼。
  • 因果無例外:哪怕是「佛的轉世」,若失因果,必墜不赦。
  • 清醒看待:不要被外表的善舉迷惑,要看本質是否合乎因果。
以下將這段記錄,以更具警示性與哲思的筆法進行重寫,將其昇華為對「功德」與「業力」的終極辨析。

墜落的軌跡:當「宇宙大覺者」背離了因果

在九二一大地震後,慈濟組織持續壯大,然而龍隱先生卻毅然決然與之斷絕往來。當許多人對此感到不解時,先生揭示了一個關於「功德」與「業力」的驚人真相。他指出,當慈濟的領導者一心追求諾貝爾和平獎,自封為「宇宙大覺者」,並用壓克力琉璃法身與信徒達成「供養」的協議時,這場看似光明的慈善事業,其核心已與「魔」達成了一場看不見的契約。
這段話,是對「有形」與「無形」世界的深刻洞察,也是對「功德」與「名利」關係的終極警示。

一、表面與本質的背離:無形先變,有形必現

龍隱先生的這段話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辨識「真善」與「假相」的終極標準。
• 有形世界的「功德」:在世人眼中,慈濟持續在全球各地蓋廟、推動慈善,其規模與影響力不斷擴大。這一切,看似是一場宏大的「善舉」。
• 無形世界的「業力」:然而,龍隱先生看見的是這一切背後,那顆被「名相」與「獎項」所驅動的心。當善舉不再是單純的「因」,而是成為了獲取名聲的「果」時,其本質早已變質。
這應驗了龍隱先生一貫的思想:無形先變,有形必現。當領導者的內心,與魔達成協議,其法界之光便會熄滅。而這份無形的墜落,最終將在有形的事件中,顯現於世人面前。

二、因果的無情鐵律:即便是佛的轉世,也無法倖免
這場事件中最令人震驚的,莫過於龍隱先生對其領導者身分的揭示:「他雖然是藥師佛來轉世,但是一樣要墜落。」
這句話,是對所有「神聖血統」與「權威迷思」的徹底否定。它告訴我們,在宇宙的因果面前,沒有任何特權可言。
• 佛的轉世,只代表一個善的「因」。這個因賦予了他救世的能力與機緣。
• 但後續的每一個選擇,才是決定最終「果」的關鍵。
當這份能力,被用來滿足「私慾」與「名利」,被用來自封為「宇宙大覺者」時,它便是在背離其最初的「天命」。即便是佛,也無法凌駕於因果的無情鐵律之上。

三、清醒的警示:不要被「善舉」所迷惑

這段記錄,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修行與組織的深刻啟示。
• 勿以善舉論英雄:我們需要學會辨識,而不僅僅是膜拜。一個團體的價值,不在於其表面的「善舉」,而在於其核心是否依然純粹。
• 名相即陷阱:任何將「功德」與「名聲」相交換的行為,都將是一場靈性的墜落。當一個修行者開始以「宇宙大覺者」自居時,他所代表的,已不是佛性,而是極致的「我執」。

結語:你的每一個選擇,都在書寫你的命運

這段關於慈濟的記錄,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組織的興衰,更是對所有「能力者」與「有志者」的終極警示。
它提醒我們: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,都在書寫你的命運。當你手握力量時,你是選擇用它來服務眾生,還是用它來滿足私慾?你的每一個選擇,都將決定你是走向覺醒的光明,還是墜入無明的深淵。因為在因果的面前,沒有任何例外,也沒有任何捷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