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紀聞篇|慈濟四部曲之二 • 光滅之時

第二段:光滅之時

事件記錄

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龍隱先生受邀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晚會,並被邀請上台演講五至十分鐘。

慈濟方面要求先生先交演講草稿,送審後卻將另一篇文章交給先生,要求他照稿宣讀,以便拍攝紀錄片。

先生在電話中即刻拒絕:
「這樣的場合,我並不能隨著我的心意來演說,那請你們請別人當貴賓,我不用參加紀錄片的演出。但是晚會我還是會去。」

當日先生到場後,再也看不到慈濟的法界之光。
當下,先生毅然決然離開慈濟,並決定日後不再參加慈濟活動,也不再捐出分毫。

隔年,有慈濟委員前來詢問原因。
先生答:
「之前的歲末祝福晚會,我還看得到法界之光;九二一之後,我再也看不到慈濟有法界之光。說穿了,你們走偏了,上蒼不照你們,你們走入造神論了。」

思想解析

1.演講事件

  • 要求照稿宣讀,等同剝奪「真心言說」。
  • 把自由演講變成宣傳工具,本質已失真。

2.法界之光的消逝

  • 老師以「是否有法界之光」為觀照基準。
  • 九二一之前,尚存清明與善意;九二一之後,光已滅。
  • 顯示其走向「組織化、造神化」,而非本心慈悲。

3.造神論的危險

  • 當眾生的「善心能量」轉為「偶像化崇拜」,法界之光自然消散。
  • 組織愈龐大,若失去因果本心,就愈快墮入幻象。

修行提醒

  • 真善不可取代:善行應基於本心,而非宣傳與造神。
  • 光若消散,即顯偏差:凡事若已失去清明因果,上蒼自不照臨。
  • 拒絕偶像化:不管多大組織,若走入造神,即偏離真道。
  • 守住心意:修行人不說假話,不演戲,不為名利服務。
以下將這段記錄,以更具哲學與時代性的筆法進行重寫,將其昇華為對「功德」與「因果」的嚴肅警示。

光滅之時:當慈悲成為一場「演出」

在九二一地震之後,龍隱先生受邀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晚會。他本以為這是一場基於善意與慈悲的聚會,卻意外地見證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真相。當慈濟要求他照著**「送審後」的講稿演說時,這場看似莊嚴的晚會,瞬間從「真心分享」變成了「精確演出」。
龍隱先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。
「這樣的場合,我並不能隨著我的心意來演說,那請你們請別人當貴賓,我不用參加紀錄片的演出。但是晚會我還是會去。」
這段話,是對「真」與「假」的深刻辨析。一個「真」的修行人,其言行必須合一,其言語必須發自內心。當「自由言說」被「制式講稿」所取代時,其背後的精神,早已偏離了本心。

一、當真心被「紀錄片」所取代

這場演講風波,是慈濟「組織化」與「造神化」進程的縮影。
• 從「自發善行」到「制式宣傳」:原本基於本心的救災,開始被**「紀錄片」與「宣傳」所包裝。善行不再是單純的「因」,而是成為了一個需要被呈現、被讚揚的「果」。
• 從「行道者」到「演員」:當一位修行人被要求「照稿宣讀」時,他的身份便從一位「真心言說」的智者,降格為一位「為人演出」的演員。
這份「假相」,如同一片烏雲,遮蔽了原本清明的「法界之光」。

二、法界之光的消逝:因果的無情映照

隔年,當有慈濟委員前來詢問龍隱先生為何不再參與時,先生的回應,猶如一道閃電,直擊問題的核心:
「之前的歲末祝福晚會,我還看得到法界之光;九二一之後,我再也看不到慈濟有法界之光。說穿了,你們走偏了,上蒼不照你們,你們走入造神論了。」
這段話,為我們提供了「修行團體」走向偏差的警示:
• 法界之光是「因果」的實證:它不是一種玄學,而是善念與因果能量的聚合顯現。當一個團體,其所有行為都基於「本心」時,這股能量自然會顯化為「光」。
• 造神論是「光滅」的根源:當眾生的善心能量,不再用於「服務」,而是轉而用於「崇拜」時,這份能量便會從「因果的善循環」中被抽離,導致「法界之光」的消散。

三、覺性與因果:修行的不變準則

這段記錄,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修行與組織的深刻啟示。
• 守住本心:一個真正的修行者,其言行必須來自本心。寧願不發聲,也不說假話,不為任何目的服務。
• 因果為鑑:判斷一個團體是否偏離正道,其核心準則不是其組織的龐大或聲望的高度,而是其是否依然保有「法界之光」。當一個團體失去了因果的清明,走向了造神與幻象,便是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,加速前進。
這份來自二十多年前的觀察,在今天看來,依然是我們辨識「真善」與「假相」的最有力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