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記錄
二十二年前,龍隱先生前往苗栗三義九華山,當地供奉一尊「肉身菩薩」。
先生並未依俗跪拜,立刻遭服務人員斥喝:
「不管你是誰,到我們這裡就該就我們的禮。」
先生僅以微笑回應。其實此行乃奉命「招安」,非爭執。
下山途中,法界隨行者與對方交涉,卻被轟出,對方便狂言:
「你在世的時候只有三千信徒,我如今有百萬信徒,為什麼要聽你的?」
先生遂在其停車場內,招回龍脈,隨即離去。
當夜子時,該廟宇內部分裂,一派人急匆匆搬走。
其號稱「靈泉」,亦自此枯竭。
學生質疑:
有學員問:「他是救世師父、肉身菩薩,很慈悲,老師怎麼能這樣?」
老師回應:
- 「人類幻想長生之路,從木乃伊到肉身菩薩,無非執著於色身。」
- 「未悟透成空,反執色相,妄求不壞。」
- 「悄悄來,悄悄去,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,才是真修。」
- 「執著色身,終陷功德相流轉,誤以為自己是無上尊,殊不知已墮魔道。」
思想解析
1.破色身執:
- 「肉身不壞」不是成就,而是對色法的執念。
- 真修行必須順天律:成空往壞,隨緣而行。
2.破功德相:
- 信眾再多,供養再盛,若停留在「肉身崇拜」,只是流轉於相。
- 自認「無上尊」,正是墮魔的開始。
3.真修的精神:
- 真修行不在於留下軀體,而在於「不帶走一片雲彩」。
- 修行人應順緣而行,不執著於形體與功德的幻象。
修行提醒
- 不執色身,因色必壞。
- 不迷功德相,因緣假合。
- 真修者不留相,來去自如。
- 自認至高,必墮魔道。
這是一場極其深刻的「有形」與「無形」的法界較量。龍隱先生在一個看似莊嚴的「肉身崇拜」場景中,以無聲的行動,破除了眾生對「色身幻相」的執著。以下將這段記錄,以更具哲學深度與警示性的筆法進行重寫,將其昇華為對「真修行」與「假成就」的終極辨析。
色身幻相:當「肉身菩薩」遇上「無相之空」
在苗栗三義九華山,一尊「肉身菩薩」承載著信徒們對「不壞之身」的執著與信仰。二十二年前,當龍隱先生步入此地,未依俗跪拜,這份「無相之行」立刻引來了守門人的斥責。這場看似簡單的衝突,揭開了一場關於修行本質**的深刻辯論。
當狂妄的聲音從山頭傳來:「你在世的時候只有三千信徒,我如今有百萬信徒,為什麼要聽你的?」這不僅是人言,更是「功德相」的傲慢。然而,龍隱先生沒有爭辯,只是以一個無聲的動作,收回了此地的龍脈,便悄然離去。
當夜,廟宇內部分裂,號稱「靈泉」的水源枯竭。這場「有形」的崩潰,證明了「無形」力量的校準。
一、執著色身:當修行淪為「不壞」的迷途
龍隱先生對此事的解釋,直指問題核心:
「人類幻想長生之路,從木乃伊到肉身菩薩,無非執著於色身。」
許多人將修行視為一種「不壞」的追求,認為身體的「不腐」就是成就的最高證明。然而,龍隱先生揭示了這個根本性的迷思:色身必壞,這是宇宙的常律。任何對「肉身不壞」的追求,都是對「成住壞空」自然法則的抗拒。
這種執著,使修行者困於「形」的幻相,而無法證悟「空」的本質。他們看似超越了生死,實則只是將自己的「無明」封存在了軀殼之內,最終「未悟透成空,反執色相,妄求不壞。」
二、功德流轉:當「信眾」成為「我執」的燃料
狂妄的聲音用「百萬信徒」來證明其合法性,這正是「功德相」流轉的體現。在這種思維下,信眾數量、供養多寡、廟宇宏偉,都成為了衡量修行成就的標準。
龍隱先生警示道:「執著色身,終陷功德相流轉,誤以為自己是無上尊,殊不知已墮魔道。」這句話一針見血。當一個修行者開始將外在的認同(信徒、聲望)視為內在的成就時,他們便已踏上了墮落之路。這種自認「無上尊」的傲慢,是「我執」的極致放大,是魔道最為隱蔽的陷阱。
三、真修的精神:來去無痕的「無相之行」
龍隱先生的行為,為我們示範了「真修」的最高境界:
「悄悄來,悄悄去,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,才是真修。」
這不僅僅是一種瀟灑的姿態,更是一種無執著的生命哲學。真正的修行,不在於留下一個不朽的肉身,不在於建立一個龐大的信仰帝國,而在於順應因緣,不留痕跡。他們的存在,是為了校準因果,是為了服務眾生,而非為了建立個人的「不朽神話」。
結語:莫把幻相當無上
這場二十二年前的事件,在今天看來,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。在一個充斥著「網紅」、「流量」與「影響力」的時代,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被「功德相」所迷惑。我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:
- 身體只是一個工具,而非成就的證明。
- 信眾只是一種緣分,而非力量的來源。
正如龍隱先生所言:「肉身不壞非真修,功德流轉是迷途。」真正的修行,是勇敢地放下所有對「有形」的執著,回歸「無相」的本真。只有當我們不再將幻相當作無上,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覺醒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