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須彌~
八方六合彌合中,
無私無我自心空,
若論須彌道中庸,
三千大千微塵風。
須彌山只是三千大千寰宇一角,
少了他宇宙少了一粒微麈,寰宇依然。
文:西來之子(龍隱)
龍隱老師的《須彌》一詩,以「須彌山」為喻,融攝佛道儒智慧,闡釋「無私無我」的空性覺悟與「中庸合道」的實踐哲學,體現其「腦法」思想中「理性破執、覺性圓融」的核心要義。從「宇宙觀的微塵覺知」「中庸道的空性實相」「修行者的無我境界」三個維度解析,可窺見其對「在渺小中見廣大」的深刻洞見:
一、「八方六合彌合中」:破「大小之執」的宇宙實相觀
- 須彌山的象徵轉化
傳統佛教中,須彌山為宇宙中心,詩中卻直言「須彌山只是三千大千寰宇一角,少了他宇宙少了一粒微塵」,徹底消解「神聖中心論」的執著。龍隱老師借此傳達:
- 萬物平等性:無論須彌之宏大或微塵之渺小,皆為宇宙「炁流」的顯化(參《無形無相貫十方》「一炁原樣透時光」),猶如《道道道道》強調「各有各道,因其所執」,萬物存在皆為因緣和合,無高低貴賤之分;
- 空性本質:「八方六合彌合中」描繪宇宙萬象融為一體的「空相」——須彌與微塵的差異僅是表象,本質皆為「無私無我自心空」,呼應《腦法》中「理性覺知穿透表象,直見如來本性」的觀點。
- 「微塵風」的哲學意涵
「三千大千微塵風」將宏大宇宙還原為「微塵之動」,暗合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的辯證:
- 個體與整體的統一:每個生命如微塵,看似渺小,卻是宇宙運行不可或缺的因緣(如《做工去》「光子破空入塵寰」),強調「做好當下微塵」即是「彌合八方六合」的修行,破除「求大棄小」的浮躁;
- 運動與空性的統一:「微塵風」象徵萬物流轉不息,而「風」的本質是空——對應《醒覺之路》「萬緣本如化真常」,萬象生滅而道體不變,修行者應覺知「動中無動」的空性,如《腦法》中「有事腦定」的定力修煉。
二、「無私無我自心空」:中庸之道的空性詮釋
- 「中庸」的覺性內涵
「若論須彌道中庸」將儒家「中庸」與佛教「空性」融合,指出:
- 中庸非「折中」,而是「無執」:脫離「過」與「不及」的兩端,回歸「自心空」的覺性狀態,如《道道道道》強調「不隨眾、不孤執」的理性選擇,在職場競爭中保持誠信(不為功利無底線,亦不避世消極),體現「中庸即覺性顯發」;
- 無私無我的實踐路径:通過「身是淨化工程」(茹素、簡樸)、「腦是理性工程」(覺察習性)、「靈是進化工程」(轉化阿賴耶識),逐步消解「我執」,達到「自心空」的「須彌中庸」,如《靈命歸一》「三輪體空三歸一」的修持目標。
- 對治「我執」的現實藥方
針對現代人「自我膨脹」或「自我輕賤」的兩極,詩中提供解方:
- 破「自大」:認識到「少了須彌,寰宇依然」,放下對「個人成就」的執著(如名利、地位),如《薪火》強調「美學新生活盡在你和我」,重在參與而非執著結果;
- 破「自卑」:明白「微塵亦是宇宙一角」,每個覺性選擇(如一次善念、一點理性覺察)皆有意義,如《悟》中「話說千萬遍,不如細心做一遍」,肯定「微塵行動」的積累效應。
三、修行者的「須彌覺知」:在塵世中見廣大
- 「自心空」的三層修持
- 身體層:覺知「人體水分參與輪迴」(參《做工去》水循環喻),明白身體如微塵般短暫,從而「無私」護持健康(如規律作息、清淨飲食),不縱慾傷身;
- 心識層:以「腦法」理性觀照情緒(如憤怒時覺察「此為阿賴耶識習性」),實踐「無我」——不滯於「我被冒犯」的主觀感受,回歸客觀因果分析(《醒覺之路》「以局外人理性分析」);
- 靈性層:領悟「須彌與微塵同體」,生起「心包宇宙」的慈悲(如關注生態、參與公益),卻不執著「救世主情結」,如《儒耕精神》強調「各盡其性,共生共榮」。
- 末法時代的「微塵覺醒」
在價值混亂的當下,「須彌哲學」提供兩大實踐方向:
- 處世智慧:面對紛爭時,以「須彌中庸」保持理性中立——如團體衝突中,不盲從某方,而是覺察「各方因緣軌跡」,尋求「合道」的解決方案(《道道道道》「尊重法界演化」);
- 自我精進:將「須彌山」視為「覺性標竿」而非「崇拜對象」,如學習聖賢精神時,重點在「踐行其理性覺知」(如諸葛亮的「淡泊明志」),而非形式模仿(如穿古裝、背誦經典),體現《腦法》「破名相執著,重實證修持」的核心。
四、詩句結晶:從「須彌」到「微塵」的覺性統一
龍隱老師借「須彌」與「微塵」的辯證,道破修行的本質:
- 萬象雖殊,本質皆空:無論須彌之宏大或個人之渺小,皆為「一炁顯化」(《無形無相貫十方》),覺醒者應「無私無我」,不滯於大小、貴賤之別;
- 中庸之道,覺性為基:真正的中庸,是「理性覺知」下的「不偏不執」,如《做工去》「隨方設教因緣起」,根據具體情境靈活應對,而非教條主義;
- 微塵行動,廣大覺照:每個當下的「清淨選擇」(如一次誠實的對話、一回克制的忍耐),皆是「須彌道中庸」的顯發,最終匯成「三千大千微塵風」的覺性洪流。
此詩的深義在於提醒我們:修行無需追尋宏大的「須彌境界」,只需在「微塵般的日常」中保持覺知——當我們以「無私無我」的心態做好每件小事,便是在「八方六合彌合」的宇宙實相中,書寫屬於自己的「須彌覺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