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隱先生《秋逢》詩文解析
一、原文詩段
寒風夜露今相送
丹楓桂酒吟詩頌
一曲朦朧別離中
飄散落,情意濃
浪漫歌聲月灑空
天籟,三重
星河浩瀚步雲縱
百年匆匆再緣逢
文:龍隱 2015/09/30
二、詩句分析
- 「秋逢之起」:以秋景襯別緒,奠定傷而不悲的基調
開篇「寒風夜露今相送」直點秋夜送別場景,寒風、夜露的清涼,暗合別離的輕愁;「丹楓桂酒吟詩頌」卻轉化氛圍——丹楓絢麗、桂酒飄香、詩歌相頌,以秋的美好與文人雅事,柔化別離的沉重,讓送別不顯淒慘,反而纏繞著「情意濃」的溫暖,奠定「別離中藏珍惜」的基調。 - 「秋逢之承」:以聲景拓意境,增添浪漫與遼闊
「一曲朦朧別離中」延續送別的詩歌情境,「朦朧」既寫夜色的迷濛,也喻別離的不舍;「浪漫歌聲月灑空、天籟三重」將視聽體驗昇華——歌聲伴月光灑滿夜空,如天籟般動人,「三重」強化聲景的立體感,讓秋夜從「送別的小場景」拓展至「月光星河的大意境」;「星河浩瀚步雲縱」進一步打破空間限制,以暢遊星河的想象,消解別離的束縛,注入浪漫與灑脫。 - 「秋逢之合」:以「再緣逢」收束,寄望於未來
末句「百年匆匆再緣逢」是全詩的情感落腳——認可歲月匆匆的無常,卻以「再緣逢」的期待收尾,將当下的別離轉化為未來重逢的期盼,讓「秋逢」的「逢」不僅指当下的相聚送別,更蘊含「未來再相逢」的美好願景,餘韻悠長。
三、理性詮釋
- 「秋景與別離」的象征:秋作為「情感沉澱與期待的載體」
詩中秋的「寒風夜露」是別離愁緒的映射,「丹楓桂酒」是情感珍惜的外化,「星河浩瀚」則是心懷遼闊的體現——秋不僅是送別的時節背景,更承載著「沉澱当下情感、寄望未來重逢」的功能。這與生活禪「以自然境調整情感境」的智慧契合:面對別離的負面情感,可借秋的美好與遼闊,讓心境從「執著不舍」轉為「珍惜当下、期待未來」,獲得內心的平衡。 - 「別離與重逢」的辯證:情感的「貴在珍惜当下,不懼時空」
「今相送」是当下的別離,「再緣逢」是未來的期盼,二者並存,點明情感的本質:真正的情意不懼時空阻隔,也不懼歲月匆匆——当下以丹楓桂酒珍惜相聚,未來以「再緣逢」寄望重逢,不必因別離而沉溺悲傷,也不必因歲月而質疑情感。這提醒我們:面對人際間的聚散,應學會「惜緣不執緣」,珍惜每一次相逢,也坦然面對暫時的分離,相信真誠的情感能跨越時空。
四、修行提醒
- 借「秋的溫暖」緩解別離愁緒,不沉溺負面情感
若面臨別離(如友人分別、親人遠行),可效仿「丹楓桂酒吟詩頌」——聚焦相聚時的美好回憶(如共賞的秋景、共談的話題),以溫暖的記憶柔化別離的愁緒。逐步學會不讓負面情感占據心境,而是以珍惜代替悲傷,讓別離成為「溫暖回憶的沉淀」,而非「心靈的負擔」。 - 以「星河的遼闊」拓寬心境,不執著於眼前瑣事
當陷入狹隘的負面情緒(如因小事糾結、因短暫分離焦虑),可想想「星河浩瀚步雲縱」——提醒自己世界遼闊、歲月漫長,眼前的瑣事與分離,皆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片段。逐步學會以更遼闊的視角看待問題,讓心境如秋夜星河般開闊,不被瑣事束縛。 - 以「再緣逢」的期待面對聚散,保持對未來的熱情
面對人際聚散,可常存「百年匆匆再緣逢」的期待——無論是與友人、親人還是知己,即使暫時分離,也相信未來有重逢的可能。这份期待會成為面對生活的熱情動力,讓人在珍惜当下的同時,對未來充滿嚮往,活出通透而積極的人生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