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隱先生《秋舞》詩文解析
一、原文詩段
秋
染紅山頭
冷蟬低吟楓落
歲月悠悠
飛散枯葉任水流
歲月靜守
西風話別後
荷香亭
醉雲墨
依稀殘影舞依舊
蓮步清紗交錯
黃花滿園朱顏瘦
文:龍隱 2019/10/17
二、詩句分析
- 「秋舞之起」:以層遞句式繪秋,點明「舞」的意象源頭
開篇以「秋→染紅山頭→冷蟬低吟楓落」三句層遞,從單字「秋」切入,接著用「染紅」勾勒秋的色彩(山頭楓紅),再以「冷蟬低吟」的聲、「楓落」的動態,構成秋的立體畫面。此處「楓落」的飄揚、蟬鳴的輕緩,已暗含「舞」的韻律感,讓「秋舞」的「舞」不顯突兀,而是從秋的自然景象中自然衍生,奠定「以秋景喻舞、以舞襯秋」的基調。 - 「秋舞之承」:以歲月串景,融入「靜守」與「醉墨」的心境
「歲月悠悠、枯葉任水流」將秋景與時光相連——枯葉隨水飄流,如歲月緩緩流逝,卻以「任水流」的從容,弱化歲月的惆悵;「歲月靜守、西風話別後」轉向人的心境,面對秋風送別的蕭索,選擇以「靜守」面對,「荷香亭、醉雲墨」則將場景聚焦於亭中,以荷香伴酒、醉後潑墨的閒逸,讓秋的「舞」從自然物象(楓落、葉流)延伸至人文活動(醉墨抒懷),增添秋的雅韻。 - 「秋舞之合」:以「殘影舞」收束,飽含憶緒與韻味
末段「依稀殘影舞依舊」是全詩「舞」的核心具象化——或為憶中之人的舞姿,或為秋景(楓落、葉流)幻化的舞影,雖是「依稀殘影」,卻仍舊「舞依舊」,暗含對過往的懷念;「蓮步清紗交錯」細寫舞姿的輕盈柔美,與秋的清寂形成對比;「黃花滿園朱顏瘦」重回秋景與歲月痕跡,黃花盛開的豐美與朱顏漸瘦的輕愁相融,讓「秋舞」的韻味在憶緒與現實的交織中更顯深沉。
三、理性詮釋
- 「秋景與舞」的象征:秋作為「生命韻律的映射」
詩中「楓落的飄揚、枯葉的流轉、殘影的舞姿」,皆暗含「舞」的韻律——秋的自然變化(楓紅、葉落、風起)本就是一種「無聲之舞」,是生命從絢麗到沉斂的節奏體現;而憶中「蓮步清紗」的人間之舞,則是生命活力與情感的外化。兩者相融,讓「秋舞」成為「自然生命韻律與人類情感韻律」的共生體,這與生活禪「以自然觀照生命」的智慧契合:透過秋的「舞」,能體悟生命從熱烈到平和的節奏,學會與歲月的韻律共舞。 - 「歲月流逝與靜守」的辯證:面對時光的「態度在於順應與珍惜」
「枯葉任水流」「西風話別」是歲月流逝的必然(不可逆),「歲月靜守」「醉雲墨」是面對時光的態度(可選擇)——不抗拒秋的蕭索與時光的流逝,而是以「靜守」的心態欣賞秋的「舞」(楓落、葉流之美),以「醉墨」的方式留存秋的韻味(情感與記憶)。這提醒我們:面對時光,不必執著於「留住」,而應學會「順應其韻律、珍惜其美好」,如同欣賞秋舞,不為舞姿的結束惋惜,而為曾見過的絢麗感恩。
四、修行提醒
- 借「秋舞的韻律」體悟生命節奏,不讓忙碌錯過美好
秋日裡,可刻意放慢腳步,觀察秋的「舞」:如看楓葉緩緩飄落、枯葉隨水輕流,感受其中的從容韻律。逐步學會從忙碌的生活中抽離,體悟生命本有的節奏,不為追逐結果而忽略過程中的美好,如同欣賞秋舞,享受每一個飄揚的瞬間。 - 以「靜守的心態」面對變化,不為失去沉溺惆悵
面對生活中的「秋式變化」(如失去、結束),可效仿「歲月靜守」——不沉溺於失去的惆悵,而是靜下心來回憶其中的美好(如憶中「殘影舞依舊」),將其化為內心的溫暖記憶。逐步學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變化,在變化中尋找留存美好的方式,讓心境如秋舞般,雖有結束,卻餘韻悠長。 - 用「醉雲墨」的方式留存美好,讓記憶成為養分
若有珍貴的回憶(如與人共賞秋景、共度美好時光),可試著以「醉雲墨」的方式記錄——寫下片段、畫下場景,或僅在心中仔細珍藏。讓這些美好記憶成為面對未來的養分,如同秋舞的韻味留存心中,在日後的平淡中,仍能憶起那份絢麗與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