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隱先生《秋章》詩文解析
一、原文詩段
生活當中,有時不用那麼緊張
非要自己硬要當主角
偶爾跑跑龍套也可以
只要愉人自愉,帶給眾生正面力量
放下卑微的自尊,生旦淨末丑…
任我上演 生活禪的本義
(快樂心法)
理性才是 如來本性
悠悠路漫長,
人生歌幾章?
紅塵三生剪不斷
情絲網,惹愁悵
幽幽沈浮在心房
顫動殘魂墨雲香
輾轉間,復思量
水月清蓮舞輕揚
凌波荷葉微蕩漾
琴弦張,孤舟舫
一劍俠影留世芳
文:龍隱
二、原文分析
- 「生活禪」的直白闡述:以「角色」喻人生態度
開篇跳脫傳統秋詩的意象鋪陳,直接以生活感悟切入——「不當主角、願跑龍套」打破對「自我重要性」的執著,「愉人自愉、傳遞正能量」點明生活禪的核心:人生不必緊張求「高光」,而是以柔軟姿態適應角色,在利他與自悅中找到平衡;「放下自尊,生旦淨末丑任演」進一步強化「不執著身份」的灑脫,讓「生活禪的本義」從抽象理念變為可踐行的日常態度。 - 「理性與情愁」的對照:人生困境與覺悟方向
「理性才是如來本性」一句,以短句直點覺悟核心,為後文的「愁悵」提供解方;接著「悠悠路漫長」以秋的「漫長」喻人生旅途的遙遠,「紅塵三生剪不斷、情絲網惹愁悵」直面人生困境——情絲纏繞、愁緒難解,如同秋風帶來的清涼中藏著蕭瑟;「幽幽沉浮在心房、輾轉復思量」則細寫困境中的內心掙扎,讓「秋章」的「章」不僅是秋的篇章,更成為人生「困境與反思」的篇章。 - 「清蓮與俠影」的昇華:從困境到超越的意境飛躍
後半闋轉入意象化表達:「水月清蓮、凌波荷葉」以秋蓮的清淨、荷葉的柔韌,象征內心的覺醒與平和,對抗前文的「愁悵」;「琴弦張、孤舟舫」營造清寂而灑脫的氛圍,最後「一劍俠影留世芳」將意境推向高遠——不再糾結於情絲愁緒,而是以「俠影」的灑脫、無畏,超越俗世羈絆,讓「秋章」的結局,成為「以理性為劍、以清淨為心,活出超越困境的灑脫人生」的頌歌。
三、理性詮釋
- 「跑龍套」的象征:生活禪的「謙卑與柔軟」
「偶爾跑跑龍套也可以」的核心,是對「自我執著」的破除——不執著於「主角」的榮耀,認可「配角」的價值,如同秋不執著於「春的繁花、夏的熾熱」,而是以「收斂、包容」的姿態接納自身角色。這與生活禪「不強求、順應自然」的智慧契合:人生的快樂與價值,不在於「當主角」的高光,而在於「愉人自愉」的利他與自洽,放下「卑微的自尊」,才能在各種角色中找到自在,避免因「執著身份」而生出煩惱。 - 「理性為如來本性」的辯證:情愁與覺悟的平衡
「情絲網惹愁悵」是人生的「感性困境」,如同秋的「愁緒」來自對「葉落、歲晚」的感傷;而「理性才是如來本性」則是覺悟的「理性方向」——理性不是壓抑情緒,而是以清醒的认知看待情愁:明白情絲雖纏繞,卻可憑理性梳理;愁悵雖難解,卻能靠覺悟超越。這與腦禪「理性覺察、不隨情緒流轉」的理念一致:秋的清涼與蕭瑟並存,人生的快樂與愁悵也共生,唯有以理性為燈,才能在兩者間找到平衡,不被情緒牽引。
3.「俠影留世芳」的理性本質:超越困境的「主動覺悟」
「一劍俠影」的「劍」,象征「理性與覺悟的力量」;「留世芳」的「芳」,非指世俗的名聲,而是「超越困境後的精神影響」。這暗合秋的「沉澱與昇華」特質——秋經歷了春的生、夏的長,最終以「收斂」實現內在的沉澱;人也需經歷「情愁的掙扎、理性的覺察」,最終以「俠影」的灑脫,主動超越俗世羈絆,實現「從被動承受困境到主動掌控心境」的覺悟,這便是「秋章」中「章」的深意——人生的每一段經歷,都是走向覺悟的篇章。
四、修行提醒
- 在「角色」中練習「不執著」,體驗「跑龍套」的快樂
日常中不必執著於「必須出色、必須被關注」——如團隊合作中,不強求當領導,認真做好協助工作;家庭生活中,不執著於「主角地位」,樂於傾聽與配合。試着在「非主角」的角色中找到價值感,如同「跑龍套」般愉人自愉,逐步放下對「自尊」的執著,體會生活禪「柔軟處世」的自在。 - 以「理性」梳理「情愁」,不被情緒困住
當陷入「情絲網、惹愁悵」時,可提醒自己「理性才是如來本性」——不盲目沉溺於負面情緒,而是冷靜梳理:愁悵的根源是什麼?能否通過行動改變?若無法改變,如何以平和心態接納?如同面對秋的蕭瑟,不抱怨「葉落」,而是欣賞「落葉的韻味」,以理性覺察化解情緒,避免被愁緒消耗內心。 - 學「俠影」的灑脫,主動超越生活困境
面對難以解決的煩惱(如工作挫折、人際矛盾),可效仿「一劍俠影」的姿態——不糾結於「為何遇到困境」,而是思考「如何突破困境」:若無法改變外界,便改變內心的看待方式;若有機會行動,便以勇敢的態度嘗試。如同秋蓮「靜守寒門」仍能綻放,以「不懼、不執、主動突破」的精神,在人生路上留下屬於自己的「世芳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