瓊宇五兩墨 / 龍隱

龍隱先生《瓊宇五兩墨》詩文解析

一、原文詩段
《瓊宇五兩墨》
但借瓊宇五兩墨
改天改天改星河
自然規律禪中活
內在眾生盡無漏

二、原文分析

  1. 「但借瓊宇五兩墨」的意象飛躍:「瓊宇」將「借墨」的場域從俗世、書閣推向蒼穹,「五兩墨」不再是凡間工具,而成為可與天地對話的精神媒介——不同於此前「袖中餘墨」的親切,此處「墨」帶有與宇宙共振的宏大氣質,為後文「改星河」的想象埋下壯闊伏筆,也標註著從「改造自我」到「體悟天地」的覺悟升維。
  2. 「改天改天改星河」的雙重意味:疊用「改天」強化「轉變」的力度,卻非「違逆自然」的蠻干——這裡的「改」,是「以覺悟之眼重新看待天地星河」的认知轉變,而非物理層面的改造。如同透過「五兩墨」的詩意鏡片,看見星河運轉中蘊藏的秩序與禪意,讓宏大的宇宙現象有了與心性相通的溫度。
  3. 「自然規律禪中活,內在眾生盡無漏」的內外統一:前句將「自然規律」與「禪」綁定,強調覺悟不在於背離規律,而在於在規律中活出通透(「禪中活」);後句「內在眾生」指心念、情緒等內在體驗,「盡無漏」則是對內在的全然覺察——不遺漏任何一個念頭的流動,不忽視任何一種情緒的生滅,最終達至「外在順應規律、內在全然覺察」的圓融境界。

三、理性詮釋

  1. 「墨」與「瓊宇」的綁定:覺悟的宇宙性視角:「瓊宇五兩墨」打破「覺悟僅限個人」的狹隘认知,將個體心性與宇宙規律相連——「借墨改星河」的本質,是通過覺悟拓展认知邊界,從「關注自我瑣事」升維到「體悟天地運轉」,這與儒耕思想「天人合一」的核心契合:認同個體是宇宙的一部分,覺悟不僅是自我完善,更是與自然規律的深度和解。
  2. 「自然規律禪中活」的理性含義:覺察而非對抗:「禪中活」不是「憑空創造規律」,而是「以覺性理解並順應規律」——如同腦禪「理性如理思維」對待自然:不妄想「改天改地」,而是透過觀察星河運轉、四季輪轉,體會「規律不可違」的客觀性,並將這種理解內化為心性修持:對無法改變的事順應,對能把握的事盡力,在「順應」與「行動」間找到平衡。
  3. 「內在眾生盡無漏」的實踐指向:全域覺察的腦禪工夫:「內在眾生」是對心念、情緒的生動比喻,「盡無漏」則是腦禪「全域覺察」的極致——不僅在平靜時能覺察念頭,在煩惱、憤怒時也能清晰看見情緒的起滅;不僅能察覺「大的執念」,也能關注「微小的雜思」。這種全然的覺察,是「自然規律禪中活」的內在基礎:唯有先看清內在,才能真正理解外在規律。

四、修行提醒

  1. 以「宇宙視角」化解「小我執著」:當陷入個人煩惱(如得失、爭執),可試想「瓊宇星河」的宏大——個人的瑣事在天地間如同塵埃,不必過度糾結。透過這種「視角轉換」,弱化「小我」的執著,如同「借瓊宇五兩墨」般,以更寬廣的心胸看待問題,避免在狹隘的情緒中內耗。
  2. 在「自然體驗」中體悟「規律之禪」:日常可主動接觸自然(如看日出日落、觀花開花謝、聽風雨聲響),不僅是欣賞風景,更要體察其中的規律——日出日落的恆定、花開花謝的循環,這些都是「自然規律禪中活」的生動例證。透過體悟自然規律,學會對生活中的「不可控」保持平和,逐步養成「順應而不消極」的態度。
  3. 練習「全域覺察」,不遺漏「內在細微」:日常可設定「短暫覺察時段」(如每小時花1分鐘),靜心感受內在——是否有未被察覺的緊張?是否有潛藏的焦慮?是否有微小的喜悅被忽略?如同「內在眾生盡無漏」,對自己的身心狀態保持敏感,不讓雜念、情緒在無覺中累積,逐步達至「內外通透」的生活禪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