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記錄
二十二年前,龍隱先生辦理靈界公務時,忽有「九佛」臨對。
同學中三、四人皆言:「是九位佛。」
然而先生看穿其相,斷言不真,遂擱筆,當日公務中止。
翌日,新同學未開沙前,先生已暗中佈置。
開沙之後,那「九佛」再臨,仍以金光耀身。
昨日的三、四位同學依然堅稱:「是九佛!」
先生當場下令:「先把他們抓起來!」
隨即自台上下來,親手撥去其金光大外衣。
瞬間,昨日言佛的同學大聲尖叫:
「是九個魔!」
【老師訓示】
先生當場告誡:
「佛是自性之光,你撥開表面的光,裡面仍是光。
但佛要金裝、人要衣裝,卻成了千百年來的騙局。
邪魔正是鑽此空子,披金光大衣,假冒為佛。」
有同學擔心問:
「老師你這樣做,會不會對佛菩薩不敬?」
先生回答:
「若是真的,不怕你印證,就沒有所謂敬或不敬。
問題只在於——幻象與實相。」
此役之後,所謂「六佛治世、三佛收圓」的宗教預言,從此破除。
思想解析
1.佛魔之辨,不在光衣
- 真佛之光,出自自性;幻佛之光,出自外裝。
- 撥去外衣,若仍有本光,即真;若顯其魔相,即幻。
2.敬與不敬的迷思
- 真者不懼檢驗;虛者才怕揭破。
- 修行不應被「不敬」的迷思綁架,重點在辨別實相。
3.破預言的幻象
- 宗教所謂「六佛治世」「三佛收圓」,不過是假佛魔相的幻術。
- 一旦被揭破,預言自然失效,顯其荒謬。
修行提醒
- 不迷金光:光衣可以假造,唯自性之光不可偽。
- 敢於驗證:真理不怕檢視,幻象才懼怕印證。
- 破除預言:修行應合因果,不應沉迷宗教預言的幻術。
- 見相要識因:同學能見光相,卻不能識因果,顯示「見」≠「識」。
「真不懼檢驗,幻必破於驗證。」
龍隱先生以一場直接而震撼的教學,將「佛」與「魔」的本質,從迷信與幻象的表象中徹底剝離。以下將這段記錄,以更具哲學深度與警示性的筆法進行重寫,將其昇華為對「見相」與「識因」的終極辨析。
九佛幻影:當「金光」被剝去之後
二十二年前,在一次處理靈界公務的場合,九道金光閃耀的身影忽地降臨,學生們驚呼:「是九位佛!」然而,龍隱先生卻看穿了這層**「金光外衣」下的虛妄,當場中止了公務。這場看似簡單的「擱筆」,實則是一次對所有「金光迷信」的無聲挑戰。
翌日,同樣的情境再次上演。面對這九道依然以金光示人的身影,龍隱先生沒有言語,而是以一個直接的行動,為所有在場者上了一堂最為生動的「真假之辨」。他親手撥去了那些金光大外衣,瞬間,九個「魔」的真容顯現,昨日讚嘆「佛」的學生,發出了驚恐的尖叫。
一、佛魔之辨:不在「金光」在「自性」
這場「撥衣見性」的行動,徹底瓦解了人們對「佛」的傳統認知。龍隱先生當場訓示,直指核心:
「佛是自性之光,你撥開表面的光,裡面仍是光。但佛要金裝、人要衣裝,卻成了千百年來的騙局。邪魔正是鑽此空子,披金光大衣,假冒為佛。」
這段話,為我們提供了辨識真佛與假魔的終極標準:
• 真佛:其光明來自內在的「自性」。這種光,是純粹的因果能量,無法被任何外在的形式所掩蓋或剝奪。它不因你撥去其外衣而消逝,反而愈發顯現。
• 假佛:其光明來自外在的「金光大衣」。這種光,是一種「幻術」與「外裝」,是為了欺瞞眾生而創造的假相。一旦其外衣被剝去,內在的魔相便會顯露無遺。
二、敬與不敬:真理不懼檢驗
當學生擔心「這樣做會不會對佛菩薩不敬」時,龍隱先生的回應,徹底破除了「敬畏綁架」的迷思。
「若是真的,不怕你印證,就沒有所謂敬或不敬。問題只在於——幻象與實相。」
這句話,猶如一柄利劍,斬斷了所有因恐懼而產生的「無明」。它告訴我們,真正的「敬」,是對真理的尊重,而不是對外在形式的盲從。
• 真理不怕檢視:如果一個存在是真實的,它便會經受住任何形式的檢驗。
• 幻象才懼怕揭破:只有那些以虛假為基的幻象,才會以「不敬」為名,來阻止人們靠近真相。
三、破除預言:一場「見相」與「識因」的鴻溝
這場事件的最高價值,在於其徹底破除了所謂的「六佛治世、三佛收圓」等宗教預言。這些預言,不過是假佛魔相所創造的幻術,其目的在於「見相」,而非「識因」。
學生們所犯的錯誤,正是許多修行人所犯的錯誤:他們能「見」到金光的外相,卻沒有能力「識」到其背後「魔」的本質。這是一個巨大的鴻溝。真正的修行,是學會從「相」中看見「因」,從「有形」中洞察「無形」。
結語:你的心,才是唯一的驗證器
這場發生在二十二年前的事件,在今天看來,依然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。在一個充斥著「網紅」、「大師」與「光環」的時代,我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:
• 不要迷信任何外在的光環與包裝。
• 不要被任何以「不敬」為名的恐懼所綁架。
正如龍隱先生所言:「真不懼檢驗,幻必破於驗證。」
你的心,才是唯一的驗證器。當你學會以「理性」為尺,以「因果」為鏡,你便能剝去所有的「金光外衣」,看見其背後的「實相」,並在「真假之辨」中,找到你本具的「自性之光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