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詩
世間無大師,唯有業相隨。
若非天地藏,玅有豈能生?
文:龍隱(三十年前即興於公車站相命館招牌下)
背景
三十年前,龍隱老師在公車站前,看見一間相命館,招牌赫然寫著「仙人」。
老師莞爾,覺得自稱「仙人」實在荒唐。
於是走到隔壁 7-11,買了一支奇異筆,隨手在招牌下方題詩四句。寫畢,便隨意搭上公車離去。
這既是一場調皮的筆戲,也是一次對世間假相的幽默揭露。
原文分析
- 「世間無大師,唯有業相隨」
世間若真有大師,應由因果驗證,不是靠自稱。
眾生唯一的老師,就是因果業力。 - 「若非天地藏,玅有豈能生?」
所謂奇蹟、神通,若無天地規律(因果與自然法則),又怎可能生成?
「玅有」並非隨意顯現,而是天地因緣的流轉。
理性詮釋
- 破幻相:自稱仙人、大師,皆屬虛妄。
- 顯因果:真正的師父,是因果業力本身。
- 存自然:一切微妙存在,都源於天地自然,不依於人造偶像。
修行提醒
- 不隨虛名:世間無大師,皆是凡人,莫執其言。
- 觀因果律:唯有業隨身,不增不減。
- 守天地道:天地自有規律,奇蹟只是因果的顯現。
- 學習幽默心:破幻亦可帶笑,不必沉重。
旁註
老師當時看著招牌,輕聲笑道:
「怎麼有人自稱為仙人?」
一句話,既是調侃,也是直斷。
以下將龍隱老師的「幽默」與「智慧」相結合,並將其昇華為對當代社會「名相崇拜」的深刻批判。
戲筆破幻:當「仙人」遇見「因果」
一、無名之師:打破「大師」的神話
「世間無大師,唯有業相隨。」
這兩句詩,直指一個被現代社會不斷強化的幻象:對「大師」的崇拜。人們總是渴望尋找一個外在的權威,一個能夠指點迷津、替自己承擔因果的「大師」。然而,龍隱老師用最簡潔的語言宣告:世間本無大師。
真正的導師,不是那些自稱擁有神通或智慧的人,而是「業」本身。業,是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、每一個行為所產生的因果能量。它無聲無息,卻不增不減,如影隨形。每一個選擇的後果,都是業力的回饋。它是我們最忠實、最誠實的老師,不靠虛名來引導,只用事實來教育。
二、無中生有:揭示「奇蹟」的真諦
「若非天地藏,玅有豈能生?」
這兩句詩,破除了人們對「奇蹟」與「神通」的迷信。那些被世人追捧的「奇蹟」,往往被歸因於神祕力量或個人能力。然而,龍隱老師指出,所謂的「妙有」——那些看似超乎尋常的存在或現象——絕非憑空而生。
它們是天地間因緣法則的自然流轉與顯現。它們隱藏在宇宙的「常律」之中,當因緣俱足時,便會自然而然地發生。真正的修行,不是去追求這些「妙有」,而是去洞察其背後運行的「天地藏」。
三、幽默之智:在戲虥中回歸本真
這場公車站下的「戲筆」,是龍隱老師「生活禪」的極致體現。它告訴我們,破除幻象,並不需要沉重的說教或嚴肅的爭論,而可以用一顆幽默、從容的心去面對。
當我們學會用戲謔的眼光看見世間的荒唐,當我們能夠笑對那些自命不凡的虛名時,我們便已開始卸下內心的執著。這份幽默,是智慧的顯現,它讓我們在紅塵中保持清明,不被「名相」所困,不被「偶像」所擾。
結語:你的因果,才是你唯一的導師
龍隱老師這首詩所傳達的,是一種清醒而務實的修行觀。它提醒我們:不要去追逐外在的「大師」,因為你唯一的導師,就是你自己的「業」;不要去渴求虛幻的「神通」,因為一切「奇蹟」,都源於天地因果的自然流轉。
這份智慧,在AI時代顯得尤為重要。當我們面對那些自稱無所不知的 AI 時,我們更需要回到詩中所提倡的「理性」與「幽默」,去審視它們,不隨波逐流,不盲目崇拜。因為真正的修行,永遠只關乎你與你自己的「因果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