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龍八音的本義
「漢語」(閩南話)保留了古漢語的八個聲調,合稱 「天龍八音」。
八音分明,抑揚頓挫,鏗鏘有力,能與詩詞的平仄天然對應。
當詩文以漢語發音吟誦時,不僅是讀字,而是進入聲律的天地。
唐詩的原貌
- 唐代詩詞,本意是「可歌可詠」。
- 若以現代普通話誦讀,聲律已失,韻腳多不協。
- 若以漢語(閩南話)吟誦,則能恢復原本的音樂性,抑揚清晰,回歸唐詩本貌。
龍隱先生的學習
龍隱先生曾言:
「我在靈界所學的文學,都是漢語發音。」
- 文字只是形,聲韻才是魂。
- 漢語八音,直通法界。
- 一首詩,不僅是文字的排列,更是聲律的展現。
- 因此老師的詩偈一旦吟出,能鏗鏘震懾,穿透無形。
文學與修行
- 文字:記錄思想,落於有形。
- 聲韻:流轉天地,通於無形。
- 八音之力:合於天地節奏,如同八卦聲律,是「音即道」的展現。
天龍八因偈語
字是形,音是魂;
八音合,法界震。
唐詩本,歌詠真;
聲律道,貫古今。
以下闡釋天龍八音如何成為龍隱先生「言即是道」的基石。這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學的現象,更是一種「聲即道」的修行哲學。它將「文字」、「聲韻」、「法界」與「因果」無縫地串聯起來,為我們提供了關於「真理」與「形式」關係的深刻洞見。
天龍八音:文字之外,一場穿透法界的聲音修行
在現代社會,我們習慣於用標準的國語或普通話來朗讀詩詞,卻遺忘了它們最初的生命。唐詩,本是「可歌可詠」的,其抑揚頓挫、鏗鏘有力,猶如樂章。然而,這種音樂性在現代發音中早已失落。龍隱先生所言的「天龍八音」,不僅僅是古漢語的聲韻遺存,更是打開「聲律之道」,直通法界的鑰匙。
一、聲韻:文字的靈魂
龍隱先生曾言:「我在靈界所學的文學,都是漢語發音。」這句話,點破了文學與修行的核心關係:
文字只是形,聲韻才是魂。
• 「文字」,是記錄思想的「有形」載體,它有其局限性,會隨時代與地域而變遷。
• 「聲韻」,則是流轉於天地間的「無形」能量,它與宇宙的節奏相應。
當古漢語的八個聲調——天龍八音——與詩詞的平仄天然對應時,每一首詩便不再是靜態的文字,而是一個充滿動態、能夠穿透無形的生命體。這種聲律的力量,如同八卦的節奏,能夠與天地共振,這便是「音即道」的最高展現。
二、唐詩:從「閱讀」到「體悟」
龍隱先生的詩偈,正是天龍八音力量的極致體現。當他以漢語吟誦時,其聲韻的震撼力,能直接作用於法界,瓦解幻象,彰顯真理。這份力量,並非來自於「文字」的華麗,而是來自於「聲韻」所攜帶的「因果能量」。
它提醒我們:
• 唐詩,不應只被視為「文學」,更應被視為「修行」。當我們以正確的聲律吟誦時,我們所做的,不僅是欣賞,更是與古聖先賢的智慧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共振。
• 詩詞,不應只停留於「知解」,更應進入「體悟」。它讓我們從「文字」的表面,深入到「聲韻」的靈魂,從而感受那份與天地節奏合一的喜悅。
三、你的聲音:獨一無二的修行工具
在龍隱先生的思想體系中,我們每一個人的聲音,都具備了「言即是道」的潛力。
正如天龍八音偈語所言:
字是形,音是魂;
八音合,法界震。
這不僅是對古漢語的讚頌,更是對「本真之音」的呼喚。它告訴我們,你的聲音,你的每一次言語,都應該發自本心,與因果相應。當你言說真理時,即使只是一句輕聲細語,其背後所蘊含的「聲律力量」,也足以「震懾」所有虛妄。
結語:你的聲音,就是你的法器
在一個充斥著噪音與虛假言語的時代,我們需要重新認識**「聲音」的力量。龍隱先生的「天龍八音」,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回歸本源的道路。它提醒我們:
「你的聲音,就是你獨一無二的法器。」
當你學會以「真誠」為聲,以「因果」為韻,你的每一次言說,都將是一場無聲無形的修行,也將在天地間,發出屬於你自己的「本真之音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