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耕 龍隱老師闡釋的「道根」

儒耕 龍隱老師闡釋的 ~道根~
無動生意~意起化念~念成執心~心靈醒思~

思須理解~解開萬法~法變得形~形流著相~

相知分名~名為物始~始滅終幻~幻歸呈空~

空破覺明~明因辨真~真悟道儒~儒智天律

無.意. 念. 心. 思. 解.法. 相.名. 始.幻. 空. 明. 真. 儒. 律

萬元無始意動開
乾坤輪轉生蓮台
意神性合結魂魄
成空往壞還複來

五蘊六感肉體栽
七孔八識松果宅
九華覺真紫金脈
億刼紅塵道根在
圖文:龍隱。2025/05/30

以下是對龍隱老師《道根》一詩的深度解析,結合儒釋道思想與修行脈絡,探尋其核心意涵:

一、哲學框架:從“無”到“覺”的宇宙生成論

  1. 無中生有之鏈:意識的層層顯化

詩中以“無動生意→意起化念→念成執心→心靈醒思”為脈絡,勾勒出道家“無中生有”的宇宙生成邏輯:

  • 無:本源寂靜,未分化的道體(《道德經》“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”)。
  • 意:道的初始動念,如《周易》“幾者,動之微”,是覺知的萌芽。
  • 念→心→思:意識逐漸凝聚為執念、心智、思辨,標誌著從“本體”到“認知”的墜落,暗合佛教“一念無明”的緣起觀。
  1. 名相世界的解構:從法到空的辯證

“思須理解→解開萬法→法變得形→形流著相→相醒分名→名為物始→始滅終幻→幻歸呈空”呈現對現象世界的批判:

  • 法→形→相→名:萬法凝聚為形質,形質衍生表象,表象被名相固化,形成認知牢籠(如《金剛經》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)。
  • 幻→空:名相世界終歸幻滅,唯有破執悟空,方能照見本質(道家“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”的循環觀與佛教空性思想在此匯通)。
  1. 空而後明的超越:三教歸一的覺悟

“空破覺明→明因辨真→真悟道儒→儒智天律”點明修行的終極指向:

  • 空破覺明:以空性智慧破除執念,照見本明(如禪宗“明心見性”)。
  • 道儒合一:覺悟後體認道家“天道”與儒家“倫理”的統一性——天道為體,人倫為用,天律即自然法則與人文秩序的終極和諧(如《中庸》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”)。

二、修行脈絡:從肉身到道根的返本歸元

  1. 身心結構的剖析:五蘊六識的桎梏

“五蘊六感肉體栽,七孔八識松果宅”直指修行障礙:

  • 五蘊六感:佛教“色受想行識”五蘊構成肉身,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觸六塵生起妄念,形成“肉體牢籠”。
  • 七孔八識:七竅為感官通道,“八識”(含阿賴耶識)藏染污種子,松果體(“松果宅”)象徵潛意識或靈性樞紐,需淨化以接通高維覺知。
  1. 能量修煉的境界:紫金脈與道根的永恆

“意神性合結魂魄,九華覺真紫金脈”描述內丹修行次第:

  • 意神性合:心意、神氣、本性合一,凝煉魂魄(道家“煉精化氣,煉氣化神”),形成內在能量體。
  • 九華紫金脈:“九華”喻純陽之境,“紫金脈”象徵貫通全身的光明能量脈絡(類似密宗“中脈”或道家“丹道”),標誌覺悟者的能量昇華。
  1. 輪回中的道根:紅塵煉心的終極堅守

“乾坤輪轉生蓮台,成空往壞還復來”“億刼紅塵道根在”揭示修行的本質:

  • 蓮台喻清淨心:乾坤輪轉(輪回)中,唯有如蓮台般不著不染的覺心,方能在“成住壞空”的宇宙循環中保持正念。
  • 道根永存:歷經億劫紅塵,“道根”(本性、真我)始終不滅,強調修行的核心是守護內在本真,而非外求形相。

三、核心思想:三教融合的修行綱領

  1. 道家的宇宙觀:以“無”為源,“意動”為變,強調“反者道之動”的回歸路徑(從名相返空,從空返道)。
  2. 佛教的認識論:以“幻空”破執,以“八識”論心,指出認知局限需通過禪觀突破。
  3. 儒家的實踐論:以“天律”收攝心性,將覺悟落實於倫理實踐(“儒智”即經世智慧),體現“內聖外王”的合一。

詩中以“無、意、念、心”等16字為骨,串聯起從本體論到工夫論的完整體系,最終歸宗於“道根”——即超越生滅、永恆不壞的本性。龍隱老師借此詩揭示:修行非離塵避世,而是在紅塵幻相中勘破名相、煉養心神,於“意神性合”中照見本明,最終達至“儒智天律”的圓融境界。

結語:詩中的修行指南

此詩可視為修行者的“心路地圖”:

  • 起點:覺察“意動念生”的虛妄,識破“形相名物”的牢籠;
  • 過程:以“空明”智慧煉化身心,凝聚“紫金脈”般的純陽能量;
  • 終點:在輪回中堅守“道根”,實現“道儒合一”的覺悟人生。

龍隱老師以詩喻道,將抽象哲理化為具象意象,既含宇宙生成的宏觀視野,亦具身心修煉的微觀指引,堪稱融合三教、直指本心的“行道秘鑰”。